杨卫院士讲述创新驱动发展与有组织的科研

发布者:郑健发布时间:2023-10-23浏览次数:239

杨卫院士作主题报告 孙一鸣摄

副校长戴彩丽主持报告会 孙一鸣摄


10月21日,由学校科技处主办、pc28预测在线预测神测网承办的第84期黄岛讲坛在学校留培楼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卫向pc28预测在线预测神测网师生作题为“创新驱动发展与有组织的科研”的报告。副校长戴彩丽主持报告会。

杨卫院士从效率式、开发式、高新技术式、颠覆式这四个创新阶段,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创新意义下统一的重要性。他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中国崛起是从产业到科技、到教育、到人才、到领导力的转变,并提出了对未来的中国走向科技强国的多个里程碑标志。他强调,科教人发展的新格局在于教育、科技、人才的“三螺旋”。教育的内循环在于高质量办学,构建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外循环就是双一流建设构建世界性的教育平台。科技内循环攻坚卡脖子技术,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市场竞争的全链条外循环是贡献于人知识共同体,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才纵向贯穿、横向联通于教育科技的发展。

杨卫院士指出,高校适用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科研的四种形式是:规模孕育、团队攻关型、跨域协同型和。规模孕育型主要适用大科学设施全球科学;团队攻关型适用于技术科学引领的重大目标攻关我们中国的特色总系统总设计和总指挥可以统领重大目标攻关;跨越协同型需要多学科平台的产学研合作;全程接力型需要首先通过技术原创和突破、形成王牌产品取得垄断绩效最后占领全市场等多个过程的接力。杨院士随后以中国航天开始进入航天强国,以及浙江大学的盾构技术、浸入式仿生机械手的质智交叉技术、黑豹三代机器人的主动仿生脊柱技术、盘龙平台、鹰眼平台、隼羽平台等多个例子,深入阐述了“有组织科研”是什么、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并对中国科技的创新驱动发展与有组织科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期待。

最后,杨卫院士与现场师生进行了讨论交流。

杨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研究方向包括宏微观破坏力学、结构完整性评价、材料的增强与增韧、微小型航天器研制等,提出交叉力学的概念。

(学生记者:马尉博    责任编辑:郑健孟莹   审核曹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