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院部: 课程团队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决定了课程质量的高低。为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统筹安排教学任务,发挥课程团队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学校决定开展课程团队组建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1.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组建课程团队,构建“人人进团队、课课有团队”的教学团队体系,实现课程团队全覆盖。 2.以课程团队作为承担教学任务的主体,提高教学安排的科学性,避免教学安排的不规范现象,促进教学运行与教学研究有机协调,引导教师专注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提升。 3.以课程团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打造积极向上的课程团队文化,形成多样化的教师学术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 二、课程范围 所有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今后不再开设的课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除外。 三、基本要求 (一)课程团队组建 1.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组建课程团队。课程内容、名称相似的课程可纳入同一课程团队。 2.量大面广、任课教师数量多的课程,可组建1个课程团队,也可根据授课对象分别组建不同层次或类别的课程团队。 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原则上应独立组建课程团队。 4.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限选课等可根据课程内容,与相关必修课程组建课程团队,有条件的也可单独组建课程团队。 5.同一课程团队所含专业课程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门,内容相同的课程除外),适当组建小而精、交叉融合的课程团队。 (二)课程团队成员及职责 1.团队组成。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围绕某门课程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并符合下列要求: (1)团队人数一般不少于3人,教师所跨课程团队原则上不超过3个; (2)团队成员原则上须有担任该课程团队所开课程的授课经历; (3)新进教师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后,由团队负责人、学院审核后方可进入课程团队。 2.团队负责人。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负责人由所在学院聘任,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鼓励知名专家担任课程团队负责人。 3.团队职责。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确保课程稳定运行,做好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建设、教学研究成果及其应用等。 4.团队形式。鼓励创新团队建设形式,统筹考虑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与科研团队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组织形式。 (三)团队的运行管理 1.教学任务实行团队负责制,具体由团队负责人统筹安排。团队成员原则上须胜任该课程团队所开课程中的任一课程教学任务。团队成员2年内不承担该团队课程教学任务的应退出团队。 2.各学院应建立健全课程团队管理制度,明确团队负责人的责任、待遇和考核机制,完善团队日常管理,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3.今后学期教学计划安排时根据教师与课程团队信息匹配安排教学任务,未加入课程团队的教师无法安排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 四、工作程序 1.填报数据。各学院梳理课程教学任务,根据教师以往授课情况,明确课程团队所开课程,确定课程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完成课程团队信息统计表(见附件)。 2.学院审核。学院负责对本学院课程团队数据进行审核,确保团队合理高效,经教学院长签字确认后报送教务处。 3.学校审核。经教务处审核通过后,课程团队数据录入教务系统,作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组织的重要内容。 五、其他要求 1.课程团队命名规则: (1)一般以课程名称为命名规则,也可根据主要课程内容或涵盖课程群主要特点的概括性词语进行命名; (2)为区分相同课程的团队,可用授课对象或授课层级与课程名称组合的方式命名,如大学英语A课程团队、高等数学经管类课程团队; (3)同一课程名称但属不同团队开设的课程,如新生研讨课、工程概论、专业外语等,以专业简称+课程名称组合的方式命名。 2.本次数据填报务必将所有未执行培养方案计划(含2020版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纳入相应课程团队,以免课程教学任务无法执行。学校根据近3年教学计划按照课程名称匹配生成基本数据,供填报参考。在数据填报时,须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可从生成的参考数据中复制),以免因数据无法识别造成信息缺失。 3.数据报送:请各单位于9月30日前将课程团队信息统计表经教学院长签字后盖单位公章报送教务处。 未尽事宜请与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联系,联系人王志华,联系电话:86981306,邮箱:wangzhihua@upc.edu.cn。
附件:课程团队信息统计表
教务处 2020年9月16日 |